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孔院办 “中文 + 狂欢节” 国际嘉年华 桑巴与秧歌共舞文化盛宴

刘老师 阅读:31 2020-02-04 04:13:25 评论:0

  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中心广场上,孔子学院学生身着中国红绸服,用中文演唱改编版《好日子》,伴奏的是哥伦比亚传统桑巴鼓乐;一旁的手作工坊里,哥中学生共同制作 “狂欢节主题中国结”,将哥伦比亚国旗黄蓝红三色与 “福” 字元素编织融合。孔院举办的 “拉美中文 + 狂欢节” 国际嘉年华,吸引了来自哥伦比亚、委内瑞拉、厄瓜多尔等国的 5000 名师生及市民参与。

  “狂欢节是拉美人最重视的节日,70% 的民众愿意通过节日活动接触中文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李伟介绍,嘉年华设置 “节日术语教学”“民俗展演”“文化工坊”“友谊巡游” 四大板块,邀请 12 名中国非遗传承人(秧歌、剪纸、糖画)与 15 名拉美民俗艺人(桑巴、探戈、面具制作)共同授课。其中 “狂欢节术语中文课” 成为亮点,艺人用中文讲解 “桑巴舞步”“面具彩绘” 等词汇,参与者在舞蹈与创作中同步跟读,如 “左脚向前,扭胯转身”“红色代表热情”。

  跨文化互动充满欢乐与创意。在 “术语闯关” 环节,民众需用中文说出 “狂欢节”“桑巴”“秧歌” 等词汇,并用中文描述参与感受;“民俗故事分享会” 上,中国传承人讲述 “春节舞龙” 的传说,哥伦比亚艺人介绍 “黑人狂欢节” 的渊源,用故事串联 “欢乐”“团结” 等词汇。“在跳舞时学的中文特别好记,现在能跟中国朋友用中文说‘一起跳舞吧’!”14 岁的哥伦比亚少女索菲亚说,她还学会了用中文喊 “新年快乐”“节日快乐”。

  成果转化让影响持续延伸。嘉年华评选出 30 名 “狂欢节中文之星”,授予赴中国参加春节文化交流活动的资格;发起 “校园狂欢节中文课” 项目,将节日术语教学融入哥伦比亚中小学中文课程,已编写《西 - 汉双语狂欢节术语手册》;活动期间举办 HSK 少儿专场考试,150 名参与者因兴趣报名孔院长期课程。哥伦比亚文化部官员表示,这种 “节日 + 语言” 模式将在全国推广。李伟透露,2025 年将举办 “南美中文文化节”,联合 8 国孔院打造区域跨文化品牌。

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kongzi.edu.pl/post/3064.html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孔子学院中文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