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翰内斯堡孔院中文加农业 非洲农户靠汉语学技术
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孔子学院的试验田里,45
岁的农户姆巴利正跟着教师学习用中文记录种植数据。“‘施肥量’‘灌溉时间’‘病虫害防治’,这些中文词汇帮我掌握了中国的大棚技术。” 这门 “中文加农业” 课程已让
200 余户非洲农户受益,他们种植的蔬菜产量平均提高 30%。
孔院的 14 人教师团队中,有 6 名具备农业专业背景的教师。负责人王强介绍,他们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,将种植技术编成中文教材,还制作了图文并茂的 “田间汉语手册”。“本土教师萨米擅长用当地语言解释中文术语,比如把‘嫁接’说成‘让植物结亲’,农户一听就懂。” 孔院还从全球孔院引入 “农业技术视频库”,让农户用中文观看教学视频。
互动课堂上,中国农业专家用中文讲解大棚搭建技术,农户们边听边动手实践。“‘温度控制’‘湿度监测’,这些技术点用中文记下来,回家就能操作。” 姆巴利展示着他的中文笔记,上面画满了大棚结构图。孔院开设的 HSK 农业专项班,针对性辅导技术术语,通过率达 85%。
7 月的 “中非农业技术交流会” 上,农户们用中文与中国专家交流种植经验,不少人当场获得中国农业企业的合作机会。约翰内斯堡农业局官员表示:“中文让非洲农户接上了世界先进技术,孔院已帮助我们建立 5 个示范农场。” 院长李明说:“已有 32 名农户通过 HSK 考试,获得去中国学习农业技术的机会,他们将成为家乡的致富带头人。”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kongzi.edu.pl/post/3131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