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型进行时:73% 孔院布局 “中文 + 职业技能” 巴巴多斯孔院的 “蓝色经济” 赋能之路
2025 年 1 月,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发布的《全球孔子学院发展报告》显示,全球 550 所孔子学院中,已有 401 所开设 “中文 +
职业技能” 课程,占比达 73%,较 2020 年的 32% 增幅高达 41%。在这场转型浪潮中,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子学院(下称
“巴巴多斯孔院”)的实践颇具代表性 —— 这个扎根加勒比海岛国的孔院,正以 “中文 + 蓝色经济” 为抓手,成为中巴合作的重要纽带。
巴巴多斯孔院成立于 2018 年,初期以语言教学为主,2020 年开始探索转型。“当时发现很多学生学中文是为了找工作,但单纯的语言技能不够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林晓峰告诉记者,巴巴多斯作为海岛国家,海洋旅游、远洋渔业等 “蓝色经济” 产业是支柱,而中资企业在当地的海洋工程、酒店运营等领域布局密集,“‘中文 + 职业技能’的需求非常迫切。”
2021 年,巴巴多斯孔院联合中国政法大学、当地渔业协会启动首个特色项目 ——“法律汉语 + 渔业管理” 课程。课程设置极具针对性:上午教授海洋法、劳动合同等领域的专业中文词汇,下午由中资企业工程师现场演示远洋养殖设备操作,“比如教‘网箱养殖’,不仅要会说中文,还要能看懂设备说明书上的中文参数。” 林晓峰介绍,首期 36 名学员中,有 28 人在结业后进入中资渔业企业工作,月薪较之前平均增长 40%。
尝到甜头后,孔院陆续开发了商贸谈判、酒店服务、船舶维修等 8 类定制课程,联动 12 家中资企业建立 “实训基地”。2023 年,针对当地蓬勃发展的邮轮旅游产业,孔院推出 “中文 + 邮轮服务” 专项培训,内容涵盖行李搬运、客房服务、应急处理等实操技能,还邀请皇家加勒比邮轮的中国籍乘务长开展线上授课。“现在邮轮上的中文游客越来越多,会中文的服务员更受青睐。” 参与培训的 22 岁女孩莎伦说,她已通过某邮轮公司的面试,下个月将赴中国参加岗前集训。
数字化教学是巴巴多斯孔院的另一大特色。2022 年推出的 “移动汉语实验室” APP,整合了 AR 文化展示、情景对话模拟、职业技能题库等功能。打开 APP,对准当地的布里奇敦港口,手机屏幕上就会弹出 “码头”“起重机” 等中文词汇及发音;在 “商务谈判” 模拟场景中,用户可与 AI 角色用中文进行价格协商、合同条款沟通。目前,该 APP 已覆盖巴巴多斯 23 所中学,注册用户达 5200 人,日均活跃用户 1700 人,填补了加勒比地区中文数字教育的空白。
“孔院的转型恰好契合了巴巴多斯的发展需求。” 驻巴巴多斯大使郑冰开在 2024 年孔院年度调研中指出,中资企业在巴投资的蓝色经济项目已吸纳当地就业 1.2 万人,其中 30% 接受过孔院的中文培训。孔院还联合中巴双方机构编写了《加勒比蓝色经济汉语手册》,涵盖 1200 个专业词汇、50 个实操对话场景,已被当地 3 所职业院校列为教材。
对于未来,林晓峰透露,孔院计划 2025 年启动 “中文 + 海洋科研” 项目,联合中国海洋大学开设海洋生物学、海洋环境保护等专业中文课程,“巴巴多斯正在建设海洋科研中心,我们要让中文成为科技合作的‘通用语’。”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kongzi.edu.pl/post/3134.html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