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孔院办 “中文 + 非遗” 嘉年华 鼓乐与古筝奏响文化交响
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的中心广场上,孔子学院学生身着传统服饰,用中文演唱改编版《茉莉花》,伴奏的是尼日利亚传统鼓乐;一旁的手作工坊里,中尼学生共同制作
“木刻版画 + 中国结” 融合文创,刻刀下的 “福” 字与约鲁巴图腾交相辉映。孔院近日举办的 “中非非遗文化嘉年华”,吸引了 3
万余名师生及市民参与。
“非遗是跨越语言的文化密码,能让中文学习更有温度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陈静介绍,嘉年华设置 “非遗展演”“手工体验”“文化论坛” 三大板块,邀请 15 名中国非遗传承人(古筝、剪纸、茶艺)与 20 名尼日利亚传承人(鼓乐、木刻、扎染)同台授课。其中 “鼓乐与古筝对话” 表演成为亮点,两国艺术家即兴创作的《中非友谊曲》,用音乐诠释 “和平”“合作” 等中文词汇的内涵。
互动体验区里文化碰撞不断。在 “中文剪纸工坊”,尼日利亚学生跟着中国传承人剪出 “双喜” 字,同时用中文讲解约鲁巴族 “生命树” 图腾的寓意;“茶艺体验角” 前,市民们学用中文说 “绿茶”“冲泡”,并分享本地 “科拉果茶” 的礼仪。“我学会了用中文介绍木刻技巧,还收获了中国剪纸,这是最好的文化礼物。” 尼日利亚非遗传承人奥卢说。
成果转化让文化落地生根。嘉年华评选出 20 件优秀融合文创,孔院联合当地企业开发成纪念品,在拉各斯国际机场开设专柜;发起 “非遗中文课堂” 项目,将鼓乐、剪纸融入日常教学,已编写《中非非遗双语教材》。活动期间还举办 HSK 专场考试,120 名参与者因非遗互动激发学习兴趣,当场报名孔院课程。陈静表示,2025 年将邀请西非 5 国孔院共办嘉年华,打造区域文化交流品牌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kongzi.edu.pl/post/30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