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西里约热内卢大学孔院办 “中文 + 足球” 夏令营 绿茵场上奏响跨文化乐章
巴西里约热内卢大学的足球场上,孔子学院教师正用葡萄牙语讲解 “传球”“射门” 的中文词汇,少年们一边踢着足球,一边大声重复 “左脚”“防守”
等表达;场边的文化帐篷里,中巴学生共同制作 “足球主题中国结”,将巴西国旗颜色与 “福” 字元素结合。孔院近日举办的 “中文 + 足球”
国际夏令营,吸引了来自巴西、阿根廷、乌拉圭等国的 300 名青少年参与。
“足球是巴西的国球,也是跨越语言的共通语言,能让中文学习更自然。” 孔院中方院长李伟介绍,夏令营设置 “足球术语教学”“绿茵场对话实践”“中巴足球文化论坛”“友谊赛” 四大板块,邀请 10 名巴西退役足球运动员、5 名中国足球教练共同授课。其中 “足球战术中文课” 成为亮点,教练用中文讲解 “4-3-3 阵型”“防守反击” 等战术,球员们在实战中用中文沟通跑位,如 “左边锋快上”“后卫回防”。
互动体验充满跨文化乐趣。在 “足球词汇游戏” 环节,青少年们通过 “抢词汇卡片”“战术对话接龙” 赢取中国足球周边礼品;“中巴足球故事分享会” 上,巴西球员讲述贝利的传奇,中国教练介绍梅西的中文译名由来,用故事串联 “传奇”“英雄” 等词汇。“在球场上学的中文特别好记,现在能跟中国教练简单沟通战术了!”12 岁的巴西少年卢卡斯说,他还学会了用中文说 “中国加油”“巴西加油”。
成果转化让影响持续延伸。夏令营评选出 20 名 “足球中文之星”,授予赴中国参加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动的资格;发起 “校园足球中文课” 项目,将足球术语教学融入日常课程,已编写《巴葡双语足球中文教材》;活动期间举办 HSK 少儿专场考试,80 名青少年因兴趣报名孔院长期课程。里约热内卢体育局官员表示,这种 “体育 + 语言” 模式值得推广。李伟透露,2025 年将邀请南美 5 国孔院共办足球文化节,打造区域跨文化品牌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kongzi.edu.pl/post/30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