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:海岛特色课程架起沟通桥 文化交融助力旅游发展
马尔代夫维拉学院汉语中心的海景教室里,学员们正用中文模拟导游服务场景 ——20 岁的玛丽姆指向窗外的珊瑚礁,流利说出
“这里可以浮潜,能看到热带鱼”;隔壁手工课上,教师张悦带领学员制作贝壳版中国结,讲解 “吉祥”“团圆”
等文化词汇。作为马尔代夫首个孔子学院下设汉语中心,该机构以旅游中文为特色,成为中马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。
“马尔代夫 80% 的经济依赖旅游业,中国游客占比达 25%,但懂中文的服务人员不足 10%。” 汉语中心负责人安瓦尔介绍,团队针对旅游行业需求开发 “海岛旅游中文系列课程”,涵盖酒店接待、导游讲解、应急处理等模块,教材收录 “珊瑚礁”“水上别墅” 等特色词汇,采用 “情景对话 + 实景演练” 教学模式。2024 年培训旅游从业者 300 余人,其中 180 人通过 HSK2 级考试,入职后薪资平均增长 30%。
HSK 考试服务产业需求。在维拉学院设立 HSK 考点,推出 “旅游中文达标考试”,将潜水、冲浪等专业场景纳入考题;2024 年组织考试 4 场,考生达 210 人次,较上年增长 120%。马累国际机场免税店员工艾哈迈德通过考试后,接待中国游客的效率提升 50%:“以前只会说‘你好’‘谢谢’,现在能推荐商品、讲解折扣,中国客人特别满意。”
教师团队打造跨文化教学特色。6 名教师均具备 “中文 + 旅游” 双专业背景,中方教师李娜曾在马尔代夫工作 3 年,开发的 “海岛实景教学法” 深受欢迎;本土教师哈桑擅长将迪维希语与中文对比教学,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发音技巧。建立 “中马教师互助机制”,每周开展 “旅游词汇教研会”,已梳理出 300 个高频旅游术语的标准化译法。
特色活动融入海岛风情。2024 年参与维拉学院多元文化之夜,设置中国传统服饰展示区,学员穿着旗袍与马尔代夫传统服饰合影;表演融合中马元素的舞蹈,用中文演唱《大海啊故乡》,穿插马尔代夫传统鼓点。每月举办 “中文美食日”,制作 “椰香粽子”“芒果汤圆” 等融合料理,讲解 “端午”“中秋” 等节日文化。
全球协作赋能发展。加入 “印度洋孔院联盟”,与斯里兰卡、塞舌尔孔院共享旅游中文教学资源;与中国海南大学合作开展 “旅游管理中文研修项目”,2024 年选派 15 名学员赴华学习酒店管理。安瓦尔透露,2025 年将新增 “海洋保护中文课程”,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环保意识的复合型人才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kongzi.edu.pl/post/3095.html